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教师资格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综合素质模拟题

发布时间:2021-12-15 14:39:46 浏览量:1134

  综合素质是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必考科目之一,下面整理了相关的教资模拟题,方便大家进行相应练习。

  1.小丽特别喜欢舞蹈,每次翩翩起舞时都像一个舞蹈精灵,舞蹈老师一直夸她有天赋。但是班主任却以本学期成绩下降为理由劝说她不要再花费时间练习舞蹈,成绩才是真本领,只要成绩好就行,其他都无所谓。对班主任的做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有利于个性发展      B.违背了公正施教

  C.违背了全面发展      D.体现了严慈相济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素质教育的内涵。

  选项A,素质教育是立足于人的个性的教育。我们把人的个性看作是人性在个体上的反映,是共同性与差别性的统一。因此,教育在重视人的全面发展以外,也应当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这两者是相互依存、互为表里的关系。与题意不符。

  选项B,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兼顾所有人,体现教育公正。与题意不符。

  选项C,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就是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的有机结合,来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题干中的班主任只关注成绩,忽视其他方面的发展,违背了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内涵。

  选项D,严慈相济是指教师既要尊重学生也要严格要求学生。与题意不符。题干中老师只关注小丽的成绩,这种“唯成绩论”违背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

  选项A、B、D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C。

  2.某小学班主任李老师在学期末对学生写评语时,不仅考量学生的学业成绩,更综合考虑学生的道德表现、心理健康、个性发展、社会实践等,综合评定学生。李老师的做法( )。

  A.正确,评价内容应该多元化

  B.正确,体现了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

  C.错误,评价学生应该以学生成绩为主

  D.错误,评价方式太过复杂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选项A,新课程改革要求应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包括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综合化、评价过程的动态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其中,评价内容的综合化是指评价内容不仅关注学业成绩,还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心理素质、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积极的情感体验等。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对个体发展的独特性的认可,发挥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增强学生的自信。

  选项B,应试教育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甚至是唯一标准。而题干中所描述的做法是为了综合地评价学生。故本项错误。

  选项C,新课程改革强调评价内容的综合化。评价内容的综合化是指评价内容不仅关注学业成绩,还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心理素质、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积极的情感体验等。故本项错误。

  选项D,题干中教师的做法是正确的,有利于全面评价学生,促进学生发展。故本项错误。

  综上,B、C、D均不符合题意,本题选择A。

  3.后进生明明生性活泼好动,上课时不仅分心走神,而且经常打断老师的讲课,考试成绩也不理想,总是班级倒数第一,因此班主任断定明明以后只能去工地搬砖,不可能取得成功。该班主任的观点( )。

  A.忽视了学生的完整性      B.忽视了学生的发展性

  C.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      D.忽视了学生的独立性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观。“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A选项,学生具有完整性指要把学生作为完整的人来对待,不仅具备全部的智慧力量和人格力量,而且体验着全部的教育生活,要求教师还给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给子学生全面展现个性力量的时间和空间。因此A选项与题干意思不符。

  B选项,学生具有发展性指的每个学生都具备发展潜能,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有培养前途的,是追求进步和完善的。

  C选项,学生的主体性指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认识的主体、实践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与题意不符。

  D选项,学生的独立性指的是每个学生都是一个自主组织系统独立的物质实体。承认学生独立性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前提条件,承认独立性也就承认了学生发展过程的多途性、发展方式的多样性和发展结果的差异性。与题意不符。

  题干中班主任没有看到明明的优点和发展潜力,仅仅从现在的状况就推断其不可能取得成功,忽视了学生的发展性,故本题选择B。

  4.高三年级的班主任王老师非常负责,一旦发现学生最近生活出现问题或者成绩波动比较大,就会及时去家访,与家长进行沟通,确保解决学生相应的问题,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

  A.连续性      B.创造性      C.广延性      D.示范性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职业的劳动特征。

  A选项,教师劳动的连续性是指时间的连续性。

  B选项,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因材施教;②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③教师需要“教育机智”。

  C选项,教师劳动的广延性是指空间的广延性。

  D选项,教师劳动的示范性指教师的言行举止,如人品、才能、治学态度等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

  题干中王老师经常家访体现的是教师的劳动从校内延伸到校外,体现出空间上的广延性,故本题答案选C。

  5.学校早操途中,王老师发现小刚在大家跑操的过程中突然大量出汗、呼吸变得急促、嘴唇发乌,于是赶紧让小刚停下来,并将小刚送到医务室检查身体。王老师的做法( )。

  A.符合关爱学生的要求

  B.不利于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

  C.符合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D.不利于课堂秩序的维护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选项A,关爱学生是指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题干中,王老师发现小刚的身体不适之后,将小刚送去医务室检查身体,做到了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是关爱学生的体现。A项正确。

  选项B,王老师的做法与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无关。

  选项C,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是为人师表,为人师表是指教师要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已,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选项D,王老师的做法与课堂秩序的维护无关。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为A。

国华答题小程序

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题库


微信小程序 0535-6287588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