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教师资格

教育知识与能力之课程的三种文本表现形式之课程计划

发布时间:2021-12-21 09:16:20 浏览量:1013

  考情揭秘:由历年考题得知,在课程的三种文本表现形式板块大部分通过单选题,辨析题,简答题进行考查。考查课程三种文本表现形式的理解和识记。单选题常见考查定义反选,辨析题考查三种文本表现形式概念的区分,简答题可以直接出题:请简述课程的三种文本表现形式。所以在备考课程的文本三种表现形式的知识点时,特别需要注意该知识点概念的识记,以及不同文本表现形式。本文重点讲解课程计划。

  【考查方式一:课程计划的概念】

  1.课程计划的定义

  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作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了学校应设置的学科、学科开设的顺序及课时分配,并对学期、学年、假期进行划分。

  【例题1-单项选择题】什么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作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了学校应设置的学科、学科开设的顺序及课时分配,并对学期、学年、假期进行划分。( )

  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 C.教科书 D.教学大纲

  【教师点拨】答案选择A。

  【教师归纳】对这类题目的考查,重点把握对课程计划概念的识记,记忆的时候可以抓住一些关键词。课程计划对于整个课程的三种文本表现形式而言,类似整体规划,全面安排,设置的学科、学科的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的划分,这些词汇感觉上为宏观,通过这些宏观的关键词可以确定题干描述为课程计划。

  【考查方式二:课程计划的构成】

  2.课程计划的构成

  (1)教学科目的设置(首要问题)

  开设哪些学科是课程计划的中心。各门学科既有自己的独立系统,又有彼此必要的相互联系。

  (2)学科顺序

  学科顺序是指根据学科规定的年限,各门学科的内容和教学法的要求,确定各门学科的教学顺序。

  (3)课时分配

  课时分配包括各学科的总时数,每一门学科各学年(或学期)的授课时数和周学时等。

  (4)学年编制与学周安排

  学年编制与学周安排是指学年阶段的划分、各个学期的教学周数、学生参加生产劳动的时间、假期和节日的规定等,它是学校工作正常进行的保证。

  【例题2-单项选择题】课程计划的首要问题是?( )

  A.教学科目的设置     B.学科顺序

  C.课时分配             D.学年编制与学周安排

  【教师点拨】答案选择A。教学科目的设置或开设哪些学科是课程计划的中心,也是课程计划的首要问题。各门学科既有自己的独立系统,又有彼此必要的相互联系。

  【教师归纳】本题目考查课程计划各要素的地位,其中课程计划的首要问题为教学科目的设置。在识记这类问题时一定不能单纯只是识记本知识。需要进行相关知识的归纳,把课程文本表现形式的所有知识点进行整合,比如(1)课程计划的首要问题是:教学科目的设置。(2)课程标准的核心部分:是课程目标。(3)教材的主体部分是:教科书和讲义。(4)教科书的的主体部分是:课文。

  【例题3-单项选择题】普通高中必修课设有思想政治、语文、数学、外语(英语、俄语、日语等语种)、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信息技术、体育和保健、艺术以及综合实践活动。选修课设有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信息。这体现了课程计划的哪项构成?( )

  A.教学科目的设置   B.学科顺序

  C.课时分配           D.学年编制与学周安排

  【教师点拨】答案选择A。题干选自2001年颁布的高中课程计划内容,通过对“设有……课”关键词的把握,不难得知题干选线为教学科目的设置。

  【例题4-单项选择题】各学年教学时间安排全年52周:教学时间40周;假期(包括寒暑假、节假日和农忙假)10-11周;机动时间1-2周。各学年40周教学时间安排:高一、高二年级每学年上课35周,复习考试3周,社会实践和劳动技术教育2周;高三年级上课26周,复习考试12周,社会实践和劳动技术教育2周。这体现了课程计划的哪项构成?( )

  A.教学科目的设置   B.学科顺序

  C.课时分配           D.学年编制与学周安排

  【教师点拨】答案选择D。题干选自2001年颁布的高中课程计划内容,通过对全年,周等关键词把握,不难得知题干答案为学年编制与学周安排。

  【教师归纳】本题目考查课程计划各要素的理解。重点在于审题细致认真。题干往往关键词明显,细致对比不难选出正确答案。

国华答题小程序

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题库


微信小程序 0535-6287588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