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教师招聘

2022山东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12.13

发布时间:2021-12-14 15:34:29 浏览量:1724

  1.“仁言不如仁声(音乐)之入人深也”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榜样法    B.陶冶法    C.锻炼法    D.说服法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方法与名言俗语的对应。仁言不如仁声(音乐)之入人深也,即政教法度之言不如礼乐之声深入人心也,也就是用礼乐去感化学生去教化学生品德,这属于情感陶冶法中的用美好的事物潜移默化地感化学生,故本题答案为B。由题意可知,ACD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择B。

  2.学校通过对学生进行水电门窗玻璃等都应该爱护的教育,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同时培养他们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这一类教育是属于( )。

  A.爱国主义教育    B.劳动教育    C.集体主义教育    D.理想主义教育

  【答案】C。解析:集体主义教育是指引导群众热爱、关心集体,以集体利益为重的教育,是共产主义思想体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社会主义国家,它是衡量人们道德行为的基本标准,是调节人与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国家关系的根本指导原则。

  3.“亲其师,信其道”主要表明了( )的作用。

  A.道德情感    B.道德意志    C,道德认识    D.道德行为

  【答案】A。解析:道德情感是情感的一种高级形式,它是人们根据社会的道德规范评价自己和别人的思想、意图和举止行为时所产生的一种情绪状态,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

  4.德育过程用“反复抓,抓反复”所依据的德育规律是( )。

  A.交往中形成品德规律

  B.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规律

  C.长期反复性规律

  D.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答案】C。解析: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用"反复抓,抓反复”所依据的德育规律是长期反复性规律。

  5.徐老师发现学生随地扔垃圾后,为了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她在班会课上告诉学生要讲文明、爱卫生,垃圾随地扔加重了清洁工作者的负担,并在周末组织学生帮助清洁工作者清扫大街。徐老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遵循的德育原则是( )。

  A.导向性原则    B.知行统一原则    C.疏导原则    D.集体教育原则

  【答案】B。解析:B项知行统一原则,指既要重视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把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题干中老师不仅给学生讲道理,提高学生的认识,还在周末组织学生参与到实践锻炼中,故本题选B。

  6.小江冬天喜欢赖床,上学经常迟到,针对这种情况应着重培养其(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行为    D.道德意志

  【答案】D。解析:道德认识是指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是个体品德中的核心部分,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道德情感是根据道德观念来评价他人或自己行为时产生的内心体验,是产生品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是品德实现转化的催化剂。道德意志是个体自觉地调节道德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道德目标的心理过程,是调节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道德行为是实现道德动机的行为意向及外部表现。道德行为是衡量一个人品德的重要标志。题干中描述小江冬天喜欢赖床,难以克服起床的困难,属于学生意志力薄弱的表现,所以教师应着重培养其道德意志。因此本题选D项。

  7.广义的德育包括(多项选择题)。

  A.社会德育    B.学校德育    C.家庭德育    D.社区德育

  【答案】ABCD。解析:广义的德育包括社会德育、学校德育、家庭德育、社区德育。

  8.下面对道德结构中“知、情、意、行”论述正确的有(多项选择题)

  A.知是基础

  B.行是关键

  C.德育工作必须遵照“知、情、意、行”的顺序,不能变更

  D.“情”对“知”和“行”起着激励和调节作用

  E.“意”是“行”的自觉努力,“行”是“知”和“情”的外部表现

  【答案】ABDE。解析:C选项,德育工作的顺序可以变更。

  9.一般说来,认知模式重情感,体谅模式重认知,社会模仿模式重行为。( 判断题)

  【答案】×。认知模式重认知,体谅模式重情感。

  10.“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陶冶法。(判断题)

  【答案】×。解析:“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榜样示范法。

国华答题小程序

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题库


微信小程序 0535-6287588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