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模拟试题
发布时间:2021-12-15 14:24:29 浏览量:958
一、单项选择题
1.以“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为人生乐事的是( )。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荀子
【答案】C。解析:“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2.在教育起源问题上,认为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本能的观点是( )。
A.生物起源说 B.神话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答案】A。
3.教育活动可以传播和普及科学文化知识,随着科学文化知识用于生产机器在生产中的使用、推广与革新,以及生产过程的电气化、自动化、智能化,科学技术在当前已经成为了第一生产力,这体现了教育的( )。
A.文化功能 B.经济功能 C.人口功能 D.政治功能
【答案】B。解析:教育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体现在: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知识,而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知识的体现就是教育可以通过科学技术的创新,直接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成果。故本题答案为B。
4.“教育主体确定,教育对象稳定,有相对的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教育实体出现,教育初步定型”,这属于( )的特征。
A.前制度化教育阶段 B.制度化教育阶段
C.非制度化教育阶段 D.学校萌芽阶段
【答案】A。解析:前制度化教育是人类教育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一般认为,在奴隶社会初期出现了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即实体化教育------学校是其重要的标志。学校的产生,意味着教育活动的专门化,教育形态趋于定型。学校具有以下特点:①教育主体的确定;②教育对象的相对稳定;③形成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④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⑤是由以上种种因素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独立的社会活动形态。
5.在教学过程中,人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体现了教师工作的( )。
A.不确定性特点 B.创造性特点 C.复杂性持点 D.长期性特点
【答案】B。解析:“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说明了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创造性特点。
6.“中小学校园两百米内禁设网吧”反映了( )对人的重要影响。
A.教育 B.环境 C.遗传 D.家庭教育
【答案】B。解析: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有:遗传、环境、学校教育、个体的主观能动性。这里反映的是环境对人的重要影响。
7.上一节课是语文课,下一节课是物理课,在听了语文课之后,主动地把注意转到了物理课上,这种活动是注意的( )。
A.分配 B.分散 C.转移 D.起伏
【答案】C。
8.游泳的时候开始入水感觉很冷,过不久感觉不到冷,这体现的是( )。
A.联觉 B.同时对比 C.延时对比 D.感觉适应
【答案】D。
9.下面对于烫伤的处置错误的是( )。
A.迅速避开热源
B.在水龙头下用冷水持续冲洗伤部
C.用毛巾擦拭并按摩伤处
D.及时去医院就医
【答案】C。解析:烫伤发生后,千万不要揉搓、按摩、挤压烫伤的皮肤,也不要急着用毛巾擦拭,否则会造成皮肤进一步破损。
二、简答题
简述影响学生无意注意的因素。
参考答案
第一,客观条件:即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包括刺激物的新异性、强度、运动变化、刺激物与背景的差异。
第二,主观条件:即人本身的状态。包括人对事物的需要和兴趣,积极地情感态度,个人的情绪状态和精神状态,个人的心境、主观期待。

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题库
下一篇: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