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医疗卫生

2019山东医疗卫生备考(检验类)模拟题二

发布时间:2018-12-04 15:33:01 浏览量:2929

101.阴道正常情况下 pH 范围维持在:

A.33.5 B.44.5

C.55.5 D.66.5

102.粪便检查,可作为急性细菌性痢疾诊断指标的细胞是:

A.中性粒细胞 B.嗜酸性粒细胞

C.上皮细胞 D.大吞噬细胞

103.不属于红细胞中的异常结构的是:

A.嗜碱性点彩红细胞 B.染色质小体

C.卡波环 D.嗜多色性红细胞

104.下述不是网织红细胞计数时可选用染料的是:

A.煌焦油蓝 B.新亚甲蓝

C.结晶紫 D.天青 B

105.婴幼儿皮肤采血常用的部位是:

A.手背 B.足跟

C.颈部 D.手指

106.常用彩色真空采血器,淡绿色盖子的容器用于:

A.血培养 B.钾测定

C.血沉测定 D.铅测定

107ICSH 建议血细胞计数用抗凝剂是:

A.EDTA-K2 B.EDTA-Na2

C.草酸钠 D.肝素

108.关于瑞氏染色法的原理,错误的是:

A.细胞的染色既有物理的吸附作用,又有化学的亲和作用

B.染液中亚甲蓝带正电荷,伊红带负电荷

C.细胞在偏碱环境中正电荷增多

D.酸性颗粒为碱性物质,与伊红结合染粉红色

109.关于 HiCN 法原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标准条件下,HiCN 摩尔消光系数为 44L(mol²cm)

B.SHb 外,各种 Hb 均可被高铁氧化钾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

C.高铁血红蛋白与 CN-结合成稳定的 HiCN,呈棕红色

D.HiCN 540nm 处有一吸收峰

110.关于网织红细胞(Ret),说法不确切的是:

A.是幼稚的红细胞

B.是晚幼红细胞脱核后的年轻红细胞

C.是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

D.是介于中幼红细胞与晚幼红细胞之间的红细胞

111.瑞氏染色后,红细胞胞质内出现形态不一的蓝色颗粒,该细胞称为:

A.网织红细胞

B.嗜碱性点彩红细胞

C.含染色质小体红细胞

D.嗜多色性红细胞

112.不属中性粒细胞生理性增高的是:

A.急性中毒 B.早晨较低.下午较高

C.剧烈运动后 D.严寒刺激

113.关于嗜酸性粒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正常人白天计数结果较夜间低 B.寄生虫病时嗜酸性粒细胞数减少

C.猩红热急性期嗜酸性粒细胞数增高 D.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时增高

114Pelger-Huet 畸形的特点是:

A.细胞核呈圆形或椭圆形 B.染色质聚集成小块或条索网状

C.细胞核常分 59 D.细胞质内含有数个包涵体

115.可能导致严重贫血的寄生虫是:

A.似蚓蛔线虫 B.蠕形住肠线虫

C.旋毛形线虫 D.十二指肠钩口线虫

116.直接法荧光抗体技术的缺点是:

A.简便易行

B.特异性高

C.检测抗原

D.每检查一种抗原需要制备相应的荧光抗体

117.常用的标记一种抗体即可检测针对不同抗原的抗体的技术是:

A.直接法 B.间接法

C.补体结合法 D.双标记法

118.下列有关间接免疫荧光法的错误叙述是:

A.灵敏度高 B.针对特异性抗原的是第一抗体

C.针对第一抗体的是荧光抗体 D.荧光抗体是第一抗体

119.间接免疫荧光法荧光素标记的是:

A.抗原 B.特异性抗体

C.抗抗体 D.抗原-抗体复合物

120.双标记法荧光抗体技术的主要用途是:

A.提高荧光强度 B.提高荧光效率

C.检测不同抗原 D.检测不同抗体

121.以下不是荧光显微镜观察注意事项的是:

A.最好在染色当天镜检

B.镜下观察时间不宜太长

C.不能反复开关电源,关闭电源应 30 分钟后再启动

D.37℃时观察效果更好

122.荧光抗体技术一般不用于:

A.细菌菌种鉴定

B.病毒检测

C.寄生虫检测

D.药物检测

123.下列关于斑点-ELISA 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以硝酸纤维素膜为固相载体

B.底物经酶反应后形成有色沉淀,使固相膜染色

C.测一份血清可同时获得针对多种抗原的抗体

D.灵敏度高于常规 ELISA

124.以下有关免疫印迹法错误的是:

A.通过 SDS-PAGE 电泳分离蛋白质样品

B.将蛋白质从凝胶转移到固相膜上

C.本法分辨力和特异性低

125.间接法斑点免疫渗滤试验一般采用何种成分作为质控物:

A.抗原 B.抗原抗体复合物

C.IgG D.抗抗体

126.酶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技术中敏感性最高的是:

A.直接法 B.间接法

C.酶桥法 D.ABC

127.酶桥法免疫组化检测技术中的桥抗体是指:

A.酶标抗体 B.抗酶抗体

C.抗抗体 D.第三抗体

128.酶免疫组化技术 ABC 法中的 ABC 复合物是指:

A.生物素 B.亲和素

C.生物素化的抗体 D.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

129.酶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中最常用的酶是:

A.辣根过氧化物酶 B.碱性磷酸酶

C.葡萄糖氧化酶 D.乳酸脱氢酶

130.一种荧光抗体只能检查一种抗原的方法是:

A.直接法 B.间接法

C.补体法 D.双标记法

131.下列能形成玫瑰花环的细胞是:

A.B 淋巴细胞 B.T 淋巴细胞

C.红细胞 D.粒细胞

132.人外周血中最多见的 B 淋巴细胞是:

A.SmIgG B.SmIgA

C.SmIgM D.SmIgD

133B 淋巴细胞所特有的表面标志物是:

A.SmIg B.Fc 受体

C.补体受体 D.E 受体

134.机体参与肿瘤免疫应答最重要的淋巴细胞是:

A.浆细胞 B.T 细胞

C.B 细胞 D.NK 细胞

135.溶血空斑试验检测的是下列哪类细胞的功能:

A.T 淋巴细胞 B.巨噬细胞

C.NK 细胞 D.B 淋巴细胞

136.免疫球蛋白(Ig)降低见于:

A.免疫缺陷病 B.病毒感染

C.细菌感染 D.自身免疫病

137.最常见的 M 蛋白血症为:

A.重链病 B.轻链病

C.多发性骨髓瘤 D.半分子病

138.母乳中哪种 Ig 对保护婴儿的健康更有力:

 

A.slgA B.gG

C.IgM D.IgE

139.接种疫苗后首先产生的抗体是:

A.IgA B.IgD

C.IgM D.IgG

140.补体结合试验的指示系统是:

A.特异性抗体和补体 B.特异性抗原和补体

C.红细胞和溶血素 D.加热灭活的患者血清

141.下列物质中,不参与溶血反应的是:

A.绵羊红细胞 B.抗红细胞抗体

C.补体 D.抗补体抗体

142.关于免疫透射比浊分析的实验要求,不正确的是:

A.溶液中抗原抗体复合物分子量应足够大,太小则阻挡不了光线的通过

B.溶液中抗原抗体复合物的量要足够多,太少,溶液浊度变化不大

C.检测用的抗体应选择有亲和力的抗体,要保证抗体过量

D.检测需抗原抗体反应的温育时间,检测时间较短

143SOP 文件是:

A.操作程序 B.操作规程

C.标准操作方法 D.标准化的操作程序

144.使用 Levey-Jennings 质控图,下列属于明显失控的是:

A.1 次结果处于 2SD

B.2 次结果连续处于一侧的 2SD 之内

C.23 次结果连续偏向横轴的一侧

D.57 次结果连续偏向横轴的一侧

145.在临床检验室内质量控制中,如果质控结果出现失控信号,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寻找失控的原因,并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纠正,然后重新测定,再决定是否可发  出报告

B.先发出患者结果,然后寻找原因

C.发出患者结果,不寻找原因

D.增加质控物个数,提高误差检出

146.关于过敏原皮肤试验出现假阴性原因不正确的是:

A.试验抗原的浓度过浓

B.因各种原因使试验抗原失效

C.实验时正服用免疫抑制剂

D.操作误差

147.关于过敏原皮肤试验出现假阳性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A.试验抗原不纯 B.试验过程中被其他抗原污染

C.试验溶液配制不当 D.皮肤反应性过低

148.关于免疫球蛋白异常增生的免疫电泳检测不正确的是:

A.是将区带电泳和免疫扩散结合起来的一种免疫学分析法

B.不能完全进行 M 蛋白分类时,可用免疫固定电泳做补充鉴定

C.Ag Ab 比例如何一般不影响电泳结果

D.用游离轻链分析时应每隔 10 分钟观察一次结果

149.关于免疫固定电泳不正确的是:

A.是区带电泳和免疫沉淀反应相结合的检测方法

B.是一种分类鉴定方法

C.与免疫电泳相比结果清晰,敏感性高

D.实验所需时间 24 小时以上

150.用于防护 125I 所使用的材料是:

A.    B.

C.塑料 D.石蜡

151.生物素分子中与抗原.抗体或标记物结合的分子结构是:

A.噻吩环 B.咪唑酮环

C.苯环 D.戊酸侧链

152.现代免疫学的“免疫”概念含义是:

A.机体排斥微生物的抗感染能力

B.机体识别和清除自身衰老组织.细胞的能力

C.机体杀伤和清除异常突变细胞的能力

D.机体识别和排斥一切抗原性异物的能力

153.不表达 HLA-Ⅱ类抗原的细胞是:

A.胰岛细胞 B.树突状细胞

C.巨噬细胞 D.活化 T 细胞

154.免疫系统对病原体过强的免疫应答会导致:

A.感染加重 B.局部感染扩散至全身

C.迅速清除病原体 D.传染性超敏反应

155.胸腺发生异常会导致:

A.T 细胞缺失或减少 B.B 细胞缺失或减少

C.T 细胞和 B 细胞数量均减少 D.体液中免疫球蛋白水平降低

156.人类 B 淋巴细胞发育成熟的部位是:

A.骨髓 B.法氏囊

C.胸腺 D.脾脏

157.完全抗原具有:

A.抗原性 B.免疫原性

C.反应原性 D.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

158.抗原抗体反应之间的作用力不包括:

A.共价键 B.静电引力

C.氢键 D.疏水键

159.抗原抗体结合具备特异性的基础是:

A.抗原表位与 CDR 空间结构互补 B.抗原表位与 CH 空间结构互补

C.抗原表位与 C 区空间结构比 D.抗原表位与 V 区空间结构比

160.关于抗原抗体亲和力:

A.超变区与抗原表位间结合的强度 B.K 值越大亲和性越低

C.亲和性与 K 值无关 D.亲和力与抗体结合价呈负相关

161.日本血吸虫成虫寄生于人体的:

A、肝脏 B.小肠

C.肠系膜小静脉 D.肠系膜下静脉

162.与过敏症和寄生虫感染有关的 Ig 是:

A.IgA B.IgD

 

C.IgM D.IgE

163.鉴别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和中性粒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首选的细胞化学染色是:

A.POX B.PAS

C.NAP D.ACP

164.下列疾病最可能表现为脾大的是:

A.支气管哮喘 B.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缺铁性贫血 D.过敏性紫癜

165.下面不属于浆细胞白血病临床表现的是:

A.贫血 B.出血

C.低钙血症 D.肾功能不全

166.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可见于: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C.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D.霍奇金病

167.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尿中具有的特征性蛋白是:

A.白蛋白 B.T-H 糖蛋白

C.免疫球蛋白 D.免疫球蛋白轻链

168.在下列疾病中,除骨髓涂片外,作骨髓活检更有必要的是:

A.缺铁性贫血 B.骨髓纤维化

C.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D.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169.下面疾病中外周血一般不出现幼稚粒细胞的是:

A.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B.红白血病

C.骨髓纤维化 D.缺铁性贫血

170.关于外周血粒细胞减少的机制描述不正确的是:

A.粒细胞生成或成熟障碍 B.粒细胞消耗过多

C.粒细胞释放障碍 D.粒细胞异常增生

171.血小板无力症实验室检查最主要的异常是:

A.出血时间延长 B.血小板聚集功能降低

C.血小板数量减低 D.血小板黏附功能降低

172.抗凝血酶(AT)活性减低见于:

A.肝硬化 B.急性肝炎

C.因子Ⅶ或因子Ⅴ缺乏症 D.使用抗凝血药物

173.对凝血时间最有影响的因素是:

A.血小板数量 B.血小板功能

C.血浆凝血因子 D.血管壁的完整性

174.关于抗凝血酶(AT)的临床意义,正确的是:

A.AT 活性增高为异常,活性减低无临床意义

B.AT 活性减低为异常,增高无临床意义

C.AT 活性增高或减低,均可导致出血

D.AT 活性增高可导致出血,减低导致血栓形成

175.出血时间检测需注意:

A.刺破皮肤之前要按摩局部皮肤 B.试验前一周停止服用阿司匹林

C.如出血不畅需挤压穿刺部位 D.试验时需口服阿司匹林

176.一期止血缺陷是指:

A.血管壁功能的异常

B.血小板数量的异常

C.凝血因子生成减低

D.血管壁结构和功能或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的异常

177.出血时间的测定可以:

A.用于检测血小板的数量

B.用于初步判定血管壁的功能是否正常

C.用于判断凝血功能是否正常

D.用于判断纤溶功能是否正常

178.下列选项中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含量减低的是:

A.系统性红斑狼疮 B.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C.药物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D.治疗后的 ITP 患者

179.能使血小板破坏增多导致血小板减少见于:

A.DIC B.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C.深静脉血栓形成 D.脾功能亢进

180.血浆凝血酶原(PT)时间缩短可见于:

A.凝血因子Ⅴ缺乏 B.甲型血友病

C.血小板减少症 D.血液高凝状态及血栓性疾病

181.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缩短见于:

A.严重肝病 B.维生素 K 缺乏症

C.SLE D.妊娠高血压疾病

182.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最主要的发病机制为:

A.骨髓巨核细胞成熟障碍 B.脾脏阻留血小板过多

C.血小板功能异常 D.血清中存在抗血小板抗体

183.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的选项是:

A.低纤维蛋白原血症 B.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C.妊娠高血压疾病 D.服用抗血小板药物

184.可见血小板聚集功能减低的疾病是:

A.心肌梗死 B.糖尿病

C.高脂血症 D.血小板无力症

185.血块收缩能力增高见于:

A.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B.血小板增多症

C.血小板无力症 D.先天性(遗传性)因子缺乏症

186.血块收缩能力增高见于:

A.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B.血小板增多症

C.血小板无力症

D.先天性(遗传性)因子缺乏症

187.下列选项中,纤维蛋白原减低的是:

A.血小板无力症 B.缺铁性贫血

C.肝硬化 D.大手术后

188.下列选项中纤维蛋白原增高的是:

A.巨幼细胞贫血 B.DIC

C.肝硬化 D.急性心肌梗死

189.下列选项中因子Ⅷ活性减低的是:

A.口服香豆素类抗凝剂

B.口服华法林

C.血友病 B

D.血友病 A

190.下列选项中因子Ⅸ活性减低的是:

A.血友病 A B.血友病 B

C.血管性血友病 D.肾病综合征

191.下列选项中抗凝血酶Ⅲ(AT-)活性减低的是:

A.心肌梗死 B.白血病

C.血友病 A D.血友病 B

192.下列选项中抗凝血酶Ⅲ(AT-)活性增高的是:

A.妊娠期妇女 B.新生儿

C.血友病 D.慢性肝炎

193.下列能使凝血酶时间(TT)延长的是:

A.口服华法林 B.血中有类肝素物质存在

C.血友病甲 D.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194.目前临床实验室检测血浆纤溶酶原活性(PLGA)多采用的方法是:

A.标准曲线法 B.ELISA

C.火箭电泳法 D.发色底物法

195.目前临床实验室检测血浆纤溶酶原抗原(PLGAg)多采用的方法是:

A.发色底物法 B.标准曲线法

C.ELISA D.火箭电泳法

196.下列血浆纤溶酶原(PLG)活性增高的是:

A.原发性纤溶 B.继发性纤溶

C.肺栓塞 D.先天性 PLG 缺乏症

197.下列血浆纤溶酶原活性减低的是:

A.DIC B.下肢静脉血栓

C.血小板减少症 D.心肌梗死

198.巨幼红细胞主要见于:

A.血友病 B.缺铁性贫血

C.巨幼细胞性贫血 D.血红蛋白病

199.下面关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期的描述正确的是:

A.外周血原始粒细胞+早幼粒细胞≥20

B.外周血原始粒细胞≥10

C.骨髓中原始粒细胞+早幼粒细胞≥30

D.骨髓中原始粒细胞+早幼粒细胞≥50

200.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血象特点是:

A.血片中原始细胞明显增多 B.红细胞呈老核幼浆样改变

C.白细胞分类以中幼粒以下阶段为主 D.血小板明显减少

2019山东医疗卫生备考(检验类)模拟题二

答案与解析  

101.【答案】B。解析:正常阴道分泌物呈酸性,pH44.5

102.【答案】D。解析:在细茵性痢疾时,常可见到较多的吞噬细胞。吞噬细胞可作  为诊断急性细菌性痢疾的依据,也可见于急性出血性肠炎或偶见于溃疡性结肠炎。

103.【答案】D。解析:红细胞中的异常结构包括嗜碱性点彩红细胞.染色质小体.卡波环和寄生虫。 

104.【答案】C。解析:网织红细胞计数的染料碱性着色基团(带正电荷)与网织红细胞 RNA 的磷酸基(带负电荷)结合,使 RNA 胶体间的负电荷减少而发生凝缩,形成有色的点状.线状甚至连缀成网状结构。染料有煌焦油蓝.新亚甲蓝.中性红.天青 B.甲苯胺蓝。要求采用试管内染色,Miller 窥盘计数。

105.【答案】B。解析: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采集左手无名指指端内侧血液,婴幼儿可采集大拇指或足跟内外侧缘血液,严重烧伤者可选择皮肤完整处采血。

106.【答案】B。解析:淡绿色盖子容器内含分离胶/肝素锂,用于钾测定。

107.【答案】A。解析:EDTA 盐抗凝剂对血细胞形态和血小板计数影响很小,室温下 6 小时红细胞体积不改变,EDTA-K2 特别适合于血液分析仪用血.血细胞比容测定和血小板计数。EDTA 盐影响血小板聚集,不适合用于凝血功能检验和血小板功能试验。

108.【答案】C。解析:细胞的着色原理既有化学的亲和作用,又有物理的吸附作用。  细胞中的碱性物质与酸性染料伊红结合而染成红色,该物质称嗜酸性物质。细胞中的酸性物质与碱性染料亚甲蓝结合而染成蓝紫色,该物质称嗜碱性物质。中性颗粒与伊红. 亚甲蓝均结合,染淡紫红色,为中性物质。另外细胞核主要含有脱氧核糖核酸和强碱性的组蛋白。组蛋白与伊红结合,脱氧核糖核酸等其他少量弱酸性物质与亚甲蓝作用,故细胞核被染成紫红色。

109.【答案】A。解析:HiCN 毫摩尔消光系数为 44L(mmol²cm)

110.【答案】D。解析:网织红细胞是介于晚幼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之间的过渡阶段  细胞。

111.【答案】B。解析:嗜碱点彩红细胞,瑞-吉染色条件下,成熟红细胞或幼稚红细胞胞质内出现形态不一的灰蓝色点状物,其颗粒大小不一.多少不等。

112.【答案】A。解析:中性粒细胞生理性增多见于:年龄变化;日间变化;运动疼痛,情绪变化;妊娠与分娩等。

113.【答案】B。解析: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过敏性疾病及寄生虫感染.某些皮肤病.急性传染病恢复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皮肤病.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脑垂体前叶功能减低和肾上腺皮质功能减低。

【答案】B。解析:Pelger-Huet 畸形:细胞核为杆状或分 2 叶,呈肾形或哑铃形, 染色质聚集成块或条索网状。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异常。

【答案】D。解析:十二指肠钩虫以其钩齿及口囊咬附肠壁,摄取血液,其吸血特点是边吸血边排血且不断更换吸血部位,为防止血液凝固,其头腺不断分泌抗凝物质,导致新旧伤口均不断渗血,从而使患者长期慢性失血,最终出现贫血症状。

116.【答案】D。解析:直接法荧光抗体技术的缺点是敏感度偏低,每检查一种抗原  需要制备相应的荧光抗体。

117.【答案】B。解析:间接法只标记一种抗体即可检测针对不同抗原的抗体。

118.【答案】D。解析:间接免疫荧光法荧光抗体是针对第一抗体的抗抗体。

119.【答案】C。解析:间接免疫荧光法荧光抗体是抗特异性抗体的抗抗体。

120.【答案】C。解析:双标记法用不同的荧光素分别标记不同的抗体,对同一标本染色,检测两种相应的抗原。

121.【答案】D。解析:荧光显微镜应在室温.通风良好的暗室内使用,温度不宜太高或太低。

122.【答案】D。解析:荧光抗体技术一般用于细茵.病毒.寄生虫病原体及其抗体.自身抗体的检测而不用于药物检测。

123.【答案】D。解析:关于斑点一 ELISA 的描述中(AD)均正确,但其灵敏度低于常规 ELISA

124.【答案】E。解析:免疫印迹法综合了 SDS-PAGE 的高分辨力与 ELISA 的高特异性和敏感性的优点,是一种有效的分析手段。

125.【答案】C。解析:间接法斑点免疫渗滤试验一般采用人 IgG 作为质控物。

126.【答案】D。解析:ABC 法是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法,是在 LABBAB 方法基础上改进而成,从而大大提高了检测的敏感度。

127.【答案】C。解析:酶桥法中并没有用酶标记任何抗体,而是抗原与第一抗体结合后再与第二抗体即抗抗体结合,而抗抗体又与抗酶抗体结合,后者再与酶结合,所以桥是抗抗体。

128.【答案】D。解析: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是 ABC 法中的 ABC 复合物。

129.【答案】A。解析:酶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中最常用的酶是辣根过氧化物酶。

130.【答案】A。解析:直接法的缺点是一种荧光抗体只能检查一种抗原,敏感性较差。

131.【答案】B。解析:T 细胞表面有特异性绵羊红细胞受体,当二者在一定条件下混合后,T 细胞表面会结合数个绵羊红细胞。

132【答案】C。解析:SmIg B 淋巴细胞表面重要的标志,外周血中各种带有 SmIg

B 淋巴细胞以 SmIgM 内多见。

133.【答案】A。解析:B 淋巴细胞表面标志物的种类很多,但是 SmIg B 淋巴细胞所特有的。

134.【答案】D。解析:NK 细胞为自然杀伤细胞,是参与机体免疫应答.特别是肿瘤免疫应答的重要淋巴细胞。

135.【答案】D。解析:利用溶血空斑试验检查 B 淋巴细胞的抗体分泌功能。

136.【答案】A。解析:Ig 增高见于(BE),免疫缺陷病患者一种或多种 Ig 降低。

137.【答案】C。解析:多发性骨髓瘤占 M 蛋白血症的 35%65%

138.【答案】A。解析:slgA 可以提高婴儿出生后 46 个月内的局部免疫屏障。

139.【答案】C。解析:因为 IgM 是机体受到外来抗原刺激后最先产生的抗体。

140.【答案】C。解析:红细胞和溶血素是补体结合试验中的指示系统。

141.【答案】D。解析:抗补体抗体不参与溶血反应。

142.【答案】D。解析:免疫透射比浊分析检测需温育时间,故检测时间较长。

143.【答案】D。解析:SOP 文件即标准化的操作程序,在实验室的管理中相当重要。

144.【答案】D。解析:57 次结果连续偏向横轴的一侧即为失控。

145.【答案】A。解析:发现失控应寻找失控的原因,并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纠正,然后重新测定,再决定是否可发出报告。

146.【答案】A。解析:过敏原皮肤试验出现假阴性的原因之一是为保证安全,试验抗原的浓度过低。

147.【答案】D。解析:过敏原皮肤试验出现假阳性原因之一是皮肤反应性过强。

148.【答案】C。解析:检测中 Ag Ab 比例要适当否则会影响结果。

149.【答案】D。解析:免疫固定电泳实验时所需的时间为 3 小时左右。

150.【答案】A。解析:解析:根据射线种类和能量选择不同的材料进行防护。如对于γ射线,使用铅,而防护中子,则需要使用塑料.石蜡.有机玻璃等。125I 发射γ射线。

151.【答案】D。解析:解析:生物素分子有两个环状结构,其中噻吩环中含有戊酸  侧链,侧链末端的羧基是与抗原.抗体或标记物结合的分子结构。

152.【答案】D。解析:解析:现代免疫学认为“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排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特异性生理功能,其中抗原性异物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包括病原微生物.    损伤衰老的细胞.肿瘤细胞等。

153.【答案】A。解析:解析:正常组织细胞不表达 HLA-Ⅱ抗原,以确保自身抗原不被提呈维持自身稳定。因此,正常情况下胰岛细胞不表达 HLA-Ⅱ抗原。

154.【答案】D。解析:解析:对病原体过强的免疫应答会导致超敏反应,属于Ⅳ型  超敏反应,称为传染性超敏反应。

155.【答案】A。解析:解析:骨髓和胸腺是中枢免疫器官,骨髓是 B 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而胸腺是 T 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胸腺发育异常会导致 T 细胞缺失或减少。

156.【答案】A。解析:解析:骨髓是哺乳动物和人的造血器官,是各类免疫细胞的  发源地,多能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增殖,并分化.发育.成熟为各种血细胞。同时,骨髓是   人体重要中枢免疫器官,B 淋巴细胞也在此分化成熟。

157.【答案】D。解析:解析:完全抗原即抗原,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反应原性);不论完全抗原还是半抗原均具有抗原性,抗原性是抗原固有性质。抗原性通过与   相应抗体特异性结合表现出来,又称为反应原性。

158.【答案】A。解析:解析: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是基于抗原表位和抗体超变区分  子间结构互补性与亲和性。抗原抗体之间是一种非共价结合,不形成共价键,需要四种   分子间引力参与,包括静电引力.范德华引力.氢键结合力和疏水作用力。

159.【答案】A。解析:解析:抗原表位与 Ig 分子 CDR 空间结构互补是抗原抗体反应具备特异性的物质基础。

160.【答案】A。解析:解析:抗原抗体的结合,K 值越大,亲和性越高,与抗原结合也越牢固。抗原抗体亲和力指抗体结合部位与抗原表位间结合的强度,与抗体结合价   相关,所谓多价优势,抗体亲和力高,与抗原结合牢固。

161.【答案】D。解析:血吸虫成虫寄生于人和多种哺乳动物的门脉——肠系膜静脉  系统,主要在肠系膜下静脉,雌虫产出的虫卵随血流到达肝脏.结肠,并沉积于此。

.【答案】D。解析:IgE 是一种亲细胞抗体,能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结合导致Ⅰ型变态反应的发生,在过敏和寄生虫感染时增高。

163.【答案】C。解析:类白血病反应 NAP 明显增高,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NAP

明显降低,甚至为零。

164.【答案】B。解析: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中约有 95%的患者表现脾大,甚至为巨脾。

165.【答案】C。解析:浆细胞白血病一般侵犯骨骼,造成骨骼破坏形成高钙血症。

166.【答案】D。解析: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是霍奇金病的特点。

167.【答案】D。解析: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尿中含有免疫球蛋白轻链(B-J 蛋白)

168.【答案】B。解析:骨髓纤维化患者进行骨穿时易发生干抽,所以做骨髓活检更有必要。

169.【答案】D。解析: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红白血病及 MDS 外周血均出现幼稚粒细胞。

170.【答案】D。解析:粒细胞减少的原因一般是粒细胞生成或成熟障碍,粒细胞消  耗过多,粒细胞分布异常,粒细胞释放障碍,而粒细胞异常增生则可能引起白血病。

171.【答案】B。解析:血小板无力症是 GPb/Ⅲa 的缺陷,所以会导致血小板聚集功能减低。

172.【答案】A。解析:考查抗凝血酶的临床意义。

173.【答案】C。解析:对凝血时间最有影响的是血浆中凝血因子是否正常。

174.【答案】D。解析:AT 为体内主要的抗凝蛋白,因而其增高可导致出血,减低可导致血栓形成。

175.【答案】B。解析:考查出血时间检测的注意事项。

176.【答案】D。解析:一期止血缺陷是考查血管壁和血小板的功能等是否正常。

177.【答案】B。解析:出血时间检测只是判定血管壁的功能是否正常的初筛试验,  反映毛细血管与血小板的相互作用。

178.【答案】D。解析:除治疗后的 ITP 患者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含量减低外,其余均可见增高。

179.【答案】D。解析:脾功能亢进时脾脏破坏血小板增多。

180.【答案】D。解析:PT 检测外源凝血系统,只有在血液高凝状态及血栓性疾病时血浆凝血酶原(PT)时间缩短。

181.【答案】D。解析:只有在血液高凝状态及血栓性疾病时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缩短。

182.【答案】D。解析: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就是由于血  清中存在抗血小板抗体。

183.【答案】C。解析:妊娠高血压疾病属于血液高凝状态,此时血小板聚集功能增

强。

184.【答案】D。解析:血小板无力症时 GPb/Ⅲa 功能缺陷,导致血小板聚集功

能减低。

185.【答案】D。解析:除先天性(遗传性)因子缺乏症外,其余疾病均使血块收缩能力减低。

186.【答案】D。解析:除先天性(遗传性)因子缺乏症外,其余疾病均使血块收缩能力减低。

187.【答案】C。解析:纤维蛋白原由肝脏合成,肝硬化时其合成减低。

188.【答案】D。解析:急性心肌梗死属血液高凝状态,纤维蛋白原增高。

189.【答案】D。解析:血友病 A 时因子Ⅷ缺乏或活性减低,其他选项与因子Ⅷ无

关。

190.【答案】B。解析:血友病 B 时因子Ⅸ缺乏或活性减低,其他选项与Ⅸ因子无

关。

191.【答案】A。解析:心肌梗死属血液高凝状态,此时抗凝血酶Ⅲ(AT-)活性减

低。

192.【答案】C。解析:考查抗凝血酶Ⅲ(AT-)临床意义。

193.【答案】B。解析:口服华法林会使 PT 延长,血友病甲Ⅷ因子活性减低,而血

小板减少性紫癜和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时 TT 无明显异常改变, 只有选项 B 可使

TT 延长。

194.【答案】D。解析:考查临床实验室检测血浆纤溶酶原活性(PLGA)的常用方

法。

195.【答案】C。解析:考查目前临床实验室检测血浆纤溶酶原抗原(PLGAg)的常

用方法。

196.【答案】C。解析:肺栓塞属于血栓性疾病,血浆纤溶酶原活性增高表示纤溶活性降低。

197.【答案】A。解析:下肢静脉血栓.心肌梗死.冠心病属于血栓性疾病,因而血浆纤溶酶原活性增高。血小板减少症时血浆纤溶酶原活性无明显改变。DIC 时,大量纤溶酶原转变成纤溶酶,所以其活性减低。

198.【答案】C。解析:巨幼红细胞一般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红白血病和急性造血功能停滞等,除 C 外的其他选项的红细胞偏小或没有明显变化。

199.【答案】D。解析: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期的诊断标准中的一条是骨髓中原始  粒细胞+早幼粒细胞≥50

200.【答案】C。解析: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血象特点为白细胞总数升高,以中.晚幼及杆状核粒细胞增生为主。血小板一般增多。

国华答题小程序

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题库


微信小程序 0535-6287588 客服